內家拳的特點,除了肢體運動動外特別談到意勁精氣神,強調入手儘量以意念,力量,架構,動作來運使使其內外協調一致。
不管外家內家肢體的運動都會增強其神經系統和賀爾蒙素的活躍,增益自身的效能,不能說外家拳運動的方式就不好。
內家拳有兩個較明顯的觀念主導了運動方法
,一是儲存性能量,一是消耗性能量的觀念:
如果透過一規律性的運動,(如形意拳運動)或是一種狀態(如整勁如凝神斂氣)就會有儲存性能量在體內形成,加上我外體的功力(內三合外三合)就會勝人一籌。而外家拳的剛猛、奔竄比較會影響內在能量有序化的程度,消耗性大於儲存性。
另一個觀念就是奇正觀念:
正法是我比你強、比你多、比你快;
奇法就是讓你比我弱、比我少、比我慢(如意在先、沾黏連隨、順勢、走位、吃勁的老嫩等),要達到這個戰略思想,就要有靈敏力和內在的統合與協調力
,運用全身內外的資源(如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意到勁到、整或勁斷、意黏、或招停勢不停等)雖先天條件件的不足,也可應用內家拳學的訓練方式以達最大效能。
比較擔憂的是一講到內家拳,
就談到氣,勁呀;忽略掉外體功架功力的養成。 一味追求內氣的形成,把內氣的形成與內勁劃下等號,把內氣內勁與制敵勝敵劃下等號。不管內氣多強是需要外能相等的配合才能發揮效益,土一點的講法,就是需要透過骨架及肌肉的機械性運動來傳達。
內家拳的發展是可多方向性,可健身,可自衛制敵,可怡情修身,
可練氣修道等 。畢竟還是一門武學也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之一應要好好的保存與發揚勁,不應各人的好惡缺失而斷章取義,而失掉原有的特色。
|